个人中心
个人中心
当前位置:首页>>华华文摘>>【2015.10.10】陈振华:跑过柏林,芝加哥,我来了

【2015.10.10】陈振华:跑过柏林,芝加哥,我来了


活到这么大,如果说有两件事,或者说,两段时期,让我觉得骄傲,一段是在我高三的时候,一段便是这几年。


高三那一年,我在高二整整辍学一年,并且母亲得了肺囊肿天天咳血的情况下,顶住现在看来都是巨大的压力,去了一所三流高中,拼命苦学,周末为妈妈四处求医,瘦得只剩90斤,最终考取了苏州大学,并且让妈妈的病情稳定了下来。我一直觉得这段时期是无法重新来过的,我甚至不确定是什么信念的力量如此巨大。那时候我第一次真切的感受到了什么叫做“摆脱命运的束缚”,十七八岁的孩子就这样长大了。


而比起那一年,我这几年的改变其实更加波折,内在,和漫长。2008年进入新东方,在奥运的狂喜气氛中,我开始了依靠托福这门考试的生存之路。然后,这些名词开始进入我的生活:存款,荣誉,幻觉,挣扎,疲惫,汽车,肥胖,贪婪,房子,惯性,疲惫。直到2011年,我成了一名在北京有房有车有存款有社会关系有200斤体重还有脾气的胖子。这难道不是我之前梦寐以求的生活吗?这难道就是我之前梦寐以求的生活吗?我应该是经历了无数次反省的,不管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的,要不然我怎么会最终下定决心改变自己。2010年,我戒烟了。2011年1月6日,我戒了晚饭。2011年3月开始在健身房跑步,第一次跑了2分钟腿就抽筋了,但从此跑步再没停止。2012年,体重降至150斤,跑步成了习惯。随着体重的变化,我的心态渐渐发生变化,脾气小了,幻觉少了,内省多了,凡事懂得了要更长久的坚持。2014年9月,我离开新东方,开始创业。2014年10月,第一次参加北京马拉松,5小时完赛。2015年,已跑完12场全程马拉松,最好成绩是今年9月27日的柏林马拉松,3小时58分钟。并且,我创办的华华托福工作室至今运转良好,我也因为它成长良多。


我过去一直觉得“梦想”是个虚幻的词,因为大多数人,包括自己,大多数时候都是因为对现实不满,其实更多是不能适应现实,所以产生了对某个遥远的地方和某种未体验过的生活的向往。即使现在,我也不敢百分百地确定“梦想”是否存在和是否应该存在。人总是不自觉的,很多我们过去实现的目标,都是被逼迫的结果,不是吗?生活总是酸甜苦辣,有欣喜也一定有烦恼,有对也有错的时候,那种纯粹的美和绝对的平衡根本不可能,难道不是吗?所以,说“梦想”这个词,不如说“跟着你的心走”。我在高三那一年,整整一年,压根儿没有想起过“梦想”这个词,因为实在太累了。我只记得,有一次周末放假,我骑自行车回家看妈妈,路过农村的一篇油菜花地,闻到那一阵花香,感动的要死。那种感觉很难言语,跟梦想没什么关系,却终生难忘。


“跟着你的心走”,有时候跟跑马拉松很像。只要你跑过一次,就会想跑第二次。同样,你跟着你的心走过一次,就会想走第二次。就像跑者里面流传一句话,叫“跑过才懂”。关乎心灵的事情上,也应该有一句话,叫“走过才懂”。有人问我,我接下来的打算是什么?其实我也一直在想。现在大脑里比较清晰的都是40岁前想完成的,一是跑完100个全程马拉松,把成绩提高到波士顿马拉松的门槛标准,3小时10分钟,二是将华华托福打造成中国最专业的半自助式的连锁托福学习机构,三是成立专项基金,资助中国100名贫困高三学生,帮助他们完成大学学业。


我今年33岁,这应该就是我接下来7年要走的路。也许以后走着走着,我会发现更多有意思的事情,有意义的事情。但至少现在,我的心有处安放,不会感到迷茫。我更希望的是,在将来的几十年里,每隔十年,我都可以坐下来,都能想的起来自己干过的那些牛逼骄傲的事情。我一直认为,在每一个人的世界里,没有一个地方比心更大。跟着心走,就是一场又一场的马拉松。安逸是对生命的浪费,梦想是对现实的逃避。只要还有力气,就一直走下去就对了。


写了这么多,想了这么多,飞机即将降落芝加哥。其实我也有些疲惫,9月19日跑了北京马拉松,9月27日跑了柏林马拉松。国庆在北京给60名集训班学生上了100小时的托福课程,有两晚一直陪他们到凌晨一点。昨天结束最后的课程,就登上了奔赴美国的飞机,参加10月11日的世界六大马拉松之一,芝马。在中国,很多人可能觉得我的生活是光鲜的,但是如果你尝试着过一个月我的生活,可能你就不会这样觉得。我只是脚步不能停歇,因为世界真的很大,我们都可以更好,难道你不觉得吗?


跑过柏林,芝加哥,我正式来了。


全封闭直通车
考前十天集训